导语:
通水六载,润泽万家。截至今日,千岛湖配水工程已安全平稳供水2190余天,为杭州的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六载全天候的默默坚守,守护百公里水脉安全运行
六年前的今天,一条穿越山川、连接城乡的地下输水隧洞,从千岛湖直抵杭城,改写了这座千年古城的输水历史。六年后,这条“城市水动脉”源源不断将千岛湖优质原水输送到千家万户,惠及杭州、嘉兴地区近1500万人口。
工程通过全封闭式地下输水隧洞设计,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了沿线植被和动物栖息地。输水隧洞如同一条隐形的“水脉”,在地下悄然穿行,避免了明渠输水可能带来的蒸发损耗和环境污染。六年来,千岛湖秀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清澈与洁净。
在这条看不见的“城市水动脉”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守护故事。六年来,“原水守护人”在千岛湖配水工程运营上深耕细作,持续优化,构建了人工检测、在线检测、送样检测“三级”水质安全监测体系,确保原水水质优良稳定。智能监测系统好似一位永不疲倦的“哨兵”,24小时守护着水质安全;智慧调度平台精准调控,使千岛湖原水得以安全平稳输送;运维人员日夜值守,确保这条“城市水动脉”畅通无阻。
绿色“零碳”输水,节能巧思的智慧工程
将清泉安全护送至千家万户的同时,千岛湖配水工程凭借着天然优势,通过巧妙设计,诠释着新时代水利工程的绿色智慧。工程全程采用重力自流形式,未设置任何加压泵站,利用地势高差,在闲林枢纽设置调流调压设施,安装了4台×1.6MW卧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与5台DN1800活塞式流量调节阀并联运行,巧妙地将势能转化为电能,每年转化的电能可达4000万度,相当于减少11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真正实现了“绿色输水,零碳运行”。
智慧运行管理,数字化赋能工程安全高效运行
六年来,工程运行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蜕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如同为其装上了“智慧大脑”和“千里眼”,驱动工程运行迈向安全、高效的新纪元。
“1图6智9模块”的一体化综合智慧管理平台,打通了“神经网络”,实现了全面可靠的信息采集、实时动态的多源监控、及时高效的预报预警、灵活精准的调度控制。科技为工程运行注入了更多智慧基因,使其运行管理更加安全、高效。
数字化赋能,不仅是技术升级的成功实践,更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这条原水生命线将更加智慧,为美好生活注入更强劲、更安全的源泉动力。
展望未来,谱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新篇章
一泓清泉,民生所系;六载耕耘,润物无声。如今,千岛湖配水工程已成为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工程,是“水润杭城惠民生,绿水青山共长存”的生动实践。这条“城市水动脉”里涌动的不仅是千岛湖秀水的甘甜,更是一座城市迈向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
站在通水六周年的新起点上,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原水守护人”会以感恩之心继续守护好、运用好这份来之不易的清澈,让千岛湖的甘甜秀水,持续润泽美好生活、赋能锦绣未来。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news.yztytoyf.com/10418.html